我的家風,不是名言警句,也不是豪言壯語,而是承載著父母傳承下來的優秀品質。他們的以身作則和言傳身教,在我記事時就開始潛移默化地影響我,慢慢地,我也成為了這樣一種家風的傳承者。而勤儉節約不僅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,也是我們家一直以來的家風。
父母告訴我,水、米、電來之不易,你要懂得珍惜,每一滴水、每一粒米、每一度電都來之不易,都是很多人經過長時間努力換來的,浪費每一滴水、每一粒米、每一度電都是對他人的不尊重。
小的時候物資匱乏,生活貧困,家人對所有的東西都倍加珍惜,掉在地上的飯菜都會撿起來繼續吃掉,即使一粒米也是。父母每次吃完飯菜后,都會往碗中倒進一些開水涮一涮喝掉。水,現在隨隨便便就能得到,可是在三十年前的老家,水是非常不容易得到的,尤其是冬天。在冬天,井被寒冷的天氣凍住,我們需要提前準備一些熱水,倒進井中,將冰化掉,再進行打水,那個時候甚至出現過借熱水的情況。
現在生活好起來了,我們依然保持著勤儉節約的習慣。去飯店吃飯,吃多少要多少,從來不愛于場面,無論是什么場合。在平常吃飯中,不小心掉落的飯菜,我也會拾起來繼續吃掉,從來沒有覺得不好意思。在單位,我從來沒有因為水電不是自己家的就肆意使用,只要是不是很熱很冷,我就不會打開空調。水的使用我也很是珍惜,有一次,水房間有一個水龍頭一直在不停地滴水,我就上前去擰緊關掉,可總是有水滴不停地流出,隨后我與電工將總閥門關掉,換掉破損的墊片,將水龍頭修好不在出現漏水情況,我才安心離開。有些時候他人出現浪費水、米、電的情況我也會積極制止,并告訴他們來之不易,要倍加珍惜。
家風不是短暫的瞬間,也不是幾句話的簡短概括。它是一個家族代代相傳的智慧和歷程,更是一種傳承和精神的統一。正因為有了這樣的家風,我才有了卓越的生活品質。勤儉節約的家風一直伴隨著我,也讓我養成了節約的良好習慣。勤儉節約到什么時候都不會過時,在當前大力倡導節儉養德新風尚的今天,我要將這種優秀的家風一直傳承下去,我要告訴我的子孫后代,勤儉節約是優秀的品德,它能夠凈化我們的心靈,讓我們受益終身。